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牡丹皮治病验方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治病验方]

1.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尽,内余瘀血,面黄,大便黑 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 二两。上四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喜妄如狂者,加大黄二两,黄芩三两。其人脉大来迟,腹不满自言满者为无 热,但依方,不得加也。 (《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

2.治胎前衄血 丹皮、黄芩、蒲黄、白芍、侧柏叶共为细末,早米糊为丸。空心白汤下百丸。 (《秘传内府经验女科》)

3.治妇人骨蒸,经脉不通,渐增瘦弱 牡丹皮一两半,桂 (去粗皮) 一两,木通 (锉,炒) 一两,芍药一两半,鳖甲 (醋炙,去裙襕) 二两, 土瓜根一两半,桃仁 (汤浸,去皮、尖、双仁,炒)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分温二服,空心食后各 一。 (《圣济总录》牡丹汤)

4.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利,脐腹胀痛, 寒热如疟;又治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牡丹皮一两,干漆 (炒) 二两,苏木、蓬莪术 (炮) 、鬼箭各一 分,甘草 (半盐汤炙、半生) 、当归、桂心、芍药、延胡索 (炒) 、陈皮 (去白) 、红花、乌药、没药 (别研令细) 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二钱, 水一盏,煎至七分,不拘时候服。 (《局方》牡丹散)

5.治妇人月水不利,或前或后,乍多乍少,腰痛腹痛,手足烦热 牡丹皮一两一分,苦参半两,贝母三分 (去心称) 。上三味,捣罗为 末,炼蜜和剂捣熟,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空腹米饮下,日三。 (《圣济总录》牡丹丸)

6.治通经 牡丹皮6-9g,仙鹤草、六月雪、槐花各9-12g,水煎,冲黄酒、红塘,经行时早晚空腹服。忌食酸、辣、芥菜。 (《青岛中草 药手册》)

7.治产后血晕、血崩,经水不调,远年干血气 红花、干荷花、牡丹皮、当归、蒲黄 (炒) 各等分。上药共为细末,每服五钱,酒煎, 连渣温服。 (《保命集》红花散)

8.治产后腹中恶血不除,苦身强痛 牡丹皮一两,大黄 (锉,炒) 一两,桂 (去粗皮) 一两,桃仁 (汤浸、去皮、尖、炒令黄色) 四十 枚。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温服。 (《圣济总录》牡丹饮)

9.治寒疝心痛,并治遁尸发动 牡丹皮 (去心) 、肉桂各二两,乌头 (炮) 二枚。上三味末之。合蜜和为丸如大豆。旦起未食三丸,日 二。不知稍增之。药少急,宁少服。无乌头,附子亦可用之,炮之。忌胡荽、猪肉、冷水、生葱等。 (《外台》引《古今录验方》牡丹丸)

10.治肾虚腰痛 牡丹皮、萆薢、白术、桂 (去粗皮) 等分。上四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温酒调下。 (《圣济总录》牡丹散)

11.治伤寒热毒,发疮如豌豆 牡丹皮、山栀子仁、黄芩 (去黑心) 、大黄 (锉、炒) 、木香、麻黄 (去根、节) 。上六味等分,锉如麻 豆大。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圣济总录》牡丹汤)

12.治悬痈生于谷道之前,小便之后,初发甚痒,状如松子,一月赤肿如桃,迟治则破,而大小便皆从此出,不可治矣。先服国老汤, 不消者 牡丹皮、大黄、贝母、白芷、甘草、当归各五钱。共为细末,酒调服二钱。空心吃。 (《本草汇言》將军散)

13.治下部生疮,以决洞者 牡丹 (末) ,汤服方寸匕,日三服。 (《纲目》引《肘后方》)

14.治肠痈,小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 洪数者, 脓以成,不可下也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 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金匮要略》大黄牡丹皮汤)

15.治肠痈冷证,腹濡而痛,时时利脓 牡丹皮、人参、天麻、白茯苓、黄芪、木香、当归、川芎、辣桂、桃仁 (浸、去皮、炒) 各三 分,白芷、薏苡仁、甘草 (炙) 各二分。上末,每服三钱,并水煎,食前服。 (《直指方》牡丹散)

16.治肺痈胸乳间皆痛,口吐脓血,气作腥臭 牡丹皮、赤芍药、地榆、苦桔梗、薏苡仁、川升麻、黄芩、北甘草各等分。上锉散。每一 两,水一升半,煎五合,温服,日三。 (《普济方》牡丹散)

17.治腕折瘀血 虻虫二十枚,牡丹一两。上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血化为水。

18.治金疮内漏,血不出 牡丹皮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17—18方出自《千金要方》

19.治过敏性鼻炎 牡丹皮9g。水煎服,连服10日为1疗程。 (《青岛中草药手册》)



 · 下页:牡丹皮的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