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形态]
黄牛体长1.5-2米,体重一般来说在280公斤左右。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其间皮肤硬而光滑,无 毛,称为鼻镜。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一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均 称,4趾,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 其性格温驯,生长较快。食植物性饲料。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中药产地]
主产于北京市、天津市及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省;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江苏、浙江省等地亦产。产 于北京市、天津市及内蒙古自治区的称京牛黄;产于东北的称东牛黄;产于西北及河南省的称西牛黄。 国外主产于印度、加拿大、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等地。产于印度的称印度牛黄;产于加拿大、阿根廷、乌拉圭的称金山牛黄。 产于澳大利亚的称澳洲牛黄。
[饲养技术]
栽培研究进展: 略
[采收与加工]
全年均可收集,杀牛时取出肝脏,注意检查胆囊、肝管及胆管等有无结石,如发现立即取出,去净附着的薄膜,用灯心草包上,外用 毛边纸包好,置于阴凉处阴干,切忌风吹、日晒、火烘,以防变质。天然牛黄因来自个别病牛体,产量甚微,供不应求,为解决牛黄药 源不足,目前采用人工培植牛黄取得很好效果。
现將人工培植牛黄的方法介绍如下: 凡计划施行手术的牛,要作术前检查,牛种不限, 公、母均可。术前应绝食8-12小时,但饮水不限。术前要准备好手术器械,核体 (即埋入胆囊内的异物) —般采用塑料制成。手术的进 行可按常规外科方法处理。培核1年左右便可取黄。取黄方法与培植手术相同。可以再次埋入核体,作第2次培植。核体从牛胆囊中取出 后,先用吸水纸轻擦表面,除去胆汁粘液等,然后用硫黄熏蒸,最后烘干 (温度控制在50-60摄氏度) 或在通风处阴干。
上述加工方法所得牛黄为碎片状,研粉后即可制药。
[中药炮制]
牛黄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研成细粉。 炮制研究进展: 略
[中药贮藏]
· 下页:牛黄中成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