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牛黄的鉴别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中药别名]

犀黄《外科全生集》,丑宝《本草纲目》。

[考证]

牛黄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晋地平泽,于牛得之。”陶弘景曰:“今人多皆就胆中得之。多出 梁、益。一子如鸡子黄大,相重叠。”《新修本草》又载:“牛黄,今出莱州、密州、淄州、青州、戎州。牛有黄者,必多吼唤喝,迫 而得之,谓之生黄,最佳。黄有三种:散黄,粒如麻豆;慢黄,若鸡卵中黄糊,在肝胆间;圆黄,为块形,有大小,并在肝胆中。多生 于秦特牛,其吴牛未闻有黄。”《本草衍义》曰:“牛黄,亦有骆驼黄,皆西戎所出也。骆驼黄极易得,医家当审别考而用之,为其形 相乱也。黄牛黄轻松,自然微香,以此为异。盖又有牦牛黄,坚而不香。”李时珍曰:“牛之黄,牛之病也。其病在心及肝胆之间,凝 结成黄。”综上所述,古代所言牛黄主要是指黄牛之肝管及胆管、胆囊之结石。牦,《说文》:“长毛牛也”,即牦牛类。说明当时己 有牦牛黄及骆驼黄等混淆品。

[药材来源]

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干燥的胆结石。 由于天然牛黄产量稀少,不敷应用,近年来,已成功地在活牛体内培植牛黄,此种药材称为“人工培植牛黄”。此外,还有从牛、 猪、羊等动物胆汁中用化学方法生产“人工合成牛黄”,产品已大量应用于临床。研究表明,两种人工牛黄与天然牛黄作用相近。今市 售品主要有天然牛黄与人造牛黄两类。

[药材性状]

结石呈卵圆形、类球形、三角形或类方形,少数呈管状或颗粒状,直径0.3-3 cm,重量多在25 g以下。表面金黄色或棕黄色,较光滑细 腻,稍有光泽,有的粗糙或具裂隙,有的外部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质松脆,易分层剥离,断面黄色,有排列紧 密的环状层玟,色深浅相间重迭,两层间有时可见小白点。气清香:味先苦后回甜,放舌上有清凉感,不粘牙,能將舌及唾液染成黄 色;其水溶液可使指甲染黄 (习称挂甲) 。

[成品规格]

产品以产地不同有:京牛黄 (北京、内蒙一带者) 、东牛黄 (东北地区者) 、西牛黄 (西北及河南一带者) 、金山牛黄 (加拿大、阿 根廷等国者) 、印度牛黄 (印度产) 。按其出处和形状不同又分胆黄和管黄两种。商品以表面有光泽而细腻,体轻而质松,断面层纹薄 而整齐、无白膜,嚼之不粘牙,味先苦而后甘,气清香而有凉感者为佳。以天然胆黄质最佳。

人工合成牛黄仅用于一般制剂。其规格等级要求如下:

天然牛黄 一等:呈卵形、类球形或三角形。表面金黄色或黄褐色、有光泽。质松脆。断面棕黄争或金黄色,有自然形成层。气清香、 味微苦后甘。大小决不分,间有碎块。 二等:呈管状或胆汁渗入的各种块黄,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断面棕褐色。余其同上。

[显微特征]

本品水合氯醛装片不加热可见不规则团块,由多数黄棕色或棕红色小颗粒集成,遇水合氯醛液色素迅速溶解,并显鲜明金黄色,久置 后变绿色。



 · 下页:人工培植牛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