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蒲公英的鉴别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中药别名]

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

[考证]

蒲公英本草记载始见于《新修本草》,原名蒲公草。云:“叶似苦苣,花黄,断有白汁,人皆啖之。”《本草图经》云:“蒲公草旧 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平泽田园中皆有之,春初生苗叶如苦苣,有细刺,中心抽一茎,茎端出一花,色黄如金钱,断其茎有白汁出,人 亦啖之。俗呼为蒲公英。”《本草衍义》曰:“蒲公草今地丁也,四时常有花,花罢飞絮,絮中有子,落处即生,所以庭院间亦有者, 盖因风而来也。”《本草纲目》云:“地丁,江之南北颇多,他处亦有之,岭南绝无。小科布地,四散而生,茎、叶、花、絮并似苦 苣,但小耳。嫩苗可食。”根据以上描述,再结合《本草图经》、《植物名实图考》之附图形态证实,古代本革记载的蒲公草肯定系菊 科蒲公英属 (Taraxacum) 植物。

[药材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um Hand. –Mazz.的全草。

[药材性状]

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状,多弯曲,表面棕褐色,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呈倒披 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 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成品规格]

统装。以叶多、色灰绿、根粗长者为佳。

[显微特征]

蒲公英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韧皮部宽广,乳管群断续排列成数轮。形成层成环。木质部较小,射线不明显,导管较 大,散列。薄壁细胞含菊糖。 叶片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表面角质纹理明显或稀疏可见。上下表皮均有非腺毛,3-9细胞,直径17-34μm,顶端 细胞甚长,皱缩呈鞭状或脱落。下表皮气孔较多,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3-6个。叶肉细胞含细小草酸钙结晶。叶脉旁可见乳汁 管。



 · 下页:蒲公英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