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三七的鉴别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中药别名]

山漆、金不换《本草纲目》,血参《医林纂要·药性》,人参三七、佛手山漆《本草纲目拾遗》,参三七《外科证治》,田漆、田三七 《伪药条辨》,田七《岭南采药录》,滇三七 (云南) ,盘龙七 (四川) 。

[考证]

三七始载于《本草纲目》,释名山漆、金不换,李时珍谓:“彼人言其叶左三右四,故名三七,盖恐不然,或云本名山漆,谓其能合 金疮,如漆粘物也,次说近之,金不换,贵重之称也。”又谓:“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采根暴干,黄黑色。团结者,状略似白 及;长者如老干地黄,有节,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本草纲目拾遗》引《识药辨微》云:“人参三七,外皮青黄,内肉青黑 色,名铜皮铁骨。此种坚重,味甘中带苦,出右江土司,最为上品。”按以上三七形态及生长环境的记述,其原植物与现用三七一致。

[药材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的干燥根。

[药材性状]

根类圆锥形、纺锤形或呈不规则块状,少数有分枝,长1-8cm,直径1-4cm。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纵细纹及 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个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体重、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绿色、黄绿色 或灰白色,皮部有细小棕色斑点 (树脂道) 。气微,味苦、微甘。

饮片性状: 三七为圆锥形或纺锤形,上端较粗,下端渐细。外表面土黄色或黄褐色,习称“铜皮”,底部有剪断被根痕,顶部周围有 瘤状突起,习称“狮子头”。质坚实,难折断,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类角质,具蜡样光泽,形成层明显,中心可见放射状纹 理,并有裂隙,习称“铁骨”,气微,味苦回甜。 三七粉呈灰黄色或黄绿色细粉末,气微,味苦回甜。熟三七为棕黄色细粉末,略有油气,味微苦。 熟三七片为类圆形薄片,表面棕黄色,角质样,有光泽;质坚硬,易折断,气微,味苦回甜。

[成品规格]

商品按个头大小分等。一等 (20头) :每500g20个以内,长不超过6cm。二等 (30头) :每500g30个以内,长不超过6cm。三等 (40 头) :长不超过5cm。四等 (60) 头:长不超过4cm。五等 (80头) :长不超过3cm。六等 (120头) :长不超过2.5cm。七等 (160头) : 长不超过2cm。八等 (200头) :长不超过2cm。九等 (大二外) :每500g250个以内,长不超过1.5cm。十等 (小二外》:每500g300个以 内,长不超过1.5cm。十一等 (无数头) :每500g450个以内,长不超过1.5cm。將每500g450-600个以内者及筋条为十二等,剪口及糊七 为十三等。

[显微特征]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韧皮部散有树脂道。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近形成层处稍多,作径向排列,向内渐少。射线宽广。 本品薄壁细胞内充满淀粉粒。草酸钙簇晶稀少。 本品粉末灰黄色。淀粉粒甚多,单粒圆形、半圆形或圆多角形,直径4-30μm;复粒由2-10余分粒组成。树脂道碎片含黄色分泌物。 梯纹、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5-55μm。草酸钙簇晶少见,直径50-80μm。



 · 下页:三七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