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论]
论蜈蚣搜风、攻毒之功效 ①李时珍:瘭疮一名蛇瘴,蛮烟瘴雨之乡,多蛇毒气,人有不服水土风气,而感触之者,数月以还,必发蛇 瘴,惟赤足蜈二蚣,最能伏蛇为上药,白芷次之。然蜈蚣又治痔漏、便毒、丹毒等病,并陆羽《茶经》载《枕中方》治瘰疬一法,则蜈 蚣自能除风攻毒,不独治蛇毒而己也。” (《纲目》) ;②张锡纯:“蜈蚣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 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 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 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内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瘛疚,小儿脐风;外治经络 中风,口 眼歪斜,手足麻木。为其性能制蛇,故又治蛇症及蛇咬 中毒。外敷治疮甲 (俗名鸡眼) 。用时宜带头足,去之则力减,且其性原 无大毒,故不妨全用也。” (《衷中参西录》)
[备注]
1、多棘蜈蚣S. subspinipes multidens Newport 头金红色,个体长达13cm;分布于广西、云南等地;亦药用。全体含d-羟基赖氨酸、组氨 酸、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丝氨酸、牛磺酸、谷氨酰胺等。外角皮含几丁质、脱乙酰几丁质、 葡萄糖胺、谷氨酸、酸性磷酸酶。
2、赤蜈蚣S. morsitans Linnaeus 全体黄褐色,各背板后缘暗绿色。含蛋白质,与人的a1-,a2-及g-球蛋白类似;头板及第一背板含b-胡萝 卜素、虾黄质酯 (astaxanthin exter) ,其余背板含蝶啶 (pteridine) ,后板含细胞花青素 (cytocyanin) ;另含酸性磷酸酶。
· 下页:蜈蚣的配伍、禁忌 |